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王文同
 http://wangwentong.artron.net/
 
  搜索:
 
用相机作国画
 
作者:马克  发布时间: 2016-07-29 10:23:28
 
 

  大概在四五年前,我曾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王文同老师拍摄的福建霞浦滩涂。大概也在那个时间段,《摄影之友》刊登了王老师的《老房子》。作为一个对摄影不那么热衷的我,看过这两组作品之后,觉得两者中的某种共同之处打动了我。回去一查,果然是同一个摄影师——王文同的作品。


  后来,我看到一篇关于王老师的访谈,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王老师的作品会给我如此深的印象:一定是王老师作品中的国画气韵!


  我想,这正是王老师风光作品与其他一些风光作品的最大不同。


  在杂志上,网络上,甚至是地铁站台上,我们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风光摄影作品。照片中的日出、大河奔流抑或田园,确实是美轮美奂,但我有一个问题,这些可以称之为艺术吗?这些作品带给我们的除了利用工具——照相机,复制了自然或人工景观——既然是复制当然对原始画面不可避免的有所损失,还有什么呢?如果只是有损失的复制,这种作品是否可以称之为艺术创作呢?以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说,很多人完全可以身临其境地观赏这些所谓风光大师作品中的风景。而这种身临其境当然要比这种明信片式复制更有感染力。那么,这种创作的意义何在?


  齐白石曾说过,艺术应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这句话应该是对很多自以为艺术的摄影爱好者甚至某些自以为艺术家的风光摄影师的一句警句。


  我想正是王老师深厚而内敛地对待艺术思考,才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当王老师用相纸上的颗粒带给我们宣纸上的质感,用自然的光影作泼墨的渲染,那种磅礴而苍凉也就带给了我们 穿越时空的感动。


  看王老师的作品《家园》让我想到吴冠中先生的某些作品。吴老师一直在探索国画在现代的出路,尽管我们不能以他的国画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来评价他的探索之路,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表明他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照相机这只“昔日王榭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似乎给人带来一种错觉,觉得摄影是最易入门的艺术门类。很多人不是把拍照当成一种记录或者娱乐工具,而是认为自己在进行艺术创作。对于这些爱好者,我想他们应该多看看王老师的作品,或许有助于他们明白,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需要非常严格的基础训练,从来不是简单地对某些景观的有损失的复制,即使你使用的是价值连城的高档工具——最最先进的照相机也不行。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